恭喜發財!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過年?農曆和春節的習俗又是怎麼來的?一篇文章告訴你!

圖片來源: Winter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農曆的起源

你有玩過微軟出品的骨灰級遊戲「世紀帝國2」(Age of Empires II) 嗎?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世紀帝國,那你應該也聽過「伐伐伐伐伐木工」的哏吧?(噗) 所以,你知道世紀帝國中最會種田的民族是哪一族嗎?沒錯,就是中國!(雖然耕種速度不是最快的,但農田收成卻是最高的)。

早在九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大多數民族都還在狩獵和摘果,中國(漢族)就開始在黃河流域的耕作,所謂以農立國,就是這麼來的。試想,在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手機電腦互聯網,大多數人除了種田沒別的事可幹的時代,對農民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靠天吃飯與四季節氣。為了確保農民在合適的時節插秧播種,因此擬定一個精確的曆法,是事關國運民生的大事。

圖片來源:學習歷程

農曆的演化

農曆,又叫陰曆,也曾有黃曆、夏曆、陰陽合曆等稱呼。最早的版本是何時誕生目前無史可考,就像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和夏朝,因為沒有出土的證據,所以不能考證,只能考試,而且試題竟然有標準答案,也是絕了,呵呵。但不管目前有無證據,只要稍具邏輯推理能力,就不難想象一萬年前的漢族,肯定是吃飽沒事幹就會日夜觀察斗轉星移和日月盈虧,否則來年收成不好,那就是吃不飽沒事幹了,再嚴重點萬一遇上天災人禍,那刨樹皮、挖草根、易子而食的慘事,在歷朝歷代幾乎都發生過。

筆者查閱網路資料後發現,當代農曆和古代農曆已經有很大的區別,基本上是古代農曆與伊斯蘭曆、印度曆、西洋曆雜交的成果。其中,明末科學家徐光啟對最後一版的雜交種苗《崇禎曆》幹出了偉大的貢獻,在他去世12年後,此成果被清初的順治帝給收割,改名《西洋新法曆書》施行,也就是現行華人社會所通用的所謂《中國農曆》。

不管現代農曆是純種或是雜交,是基改還是非基改,總之我們所熟悉的一年四季與二十四節氣就這麼定了下來,其中的農耕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都是我們很熟悉的詞彙。而今年很難得的是立春和除夕(大年三十)是在同一天,據媒體報導,這樣的情況一百年只會出現三次,下一次將要等到2057年。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過年?

傳統農業社會中,漢族的過年習俗是為了給出一個很好的理由,將分散在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慶祝(或勉勵)今年的豐收(或歉收),和鋪墊來年的好運,這是基於農耕文化與儒釋道信仰文化的現象。但當華人社會也進入工業與高科技時代、宗教信仰越來越多元後,過年的農業屬性也就相對薄弱了。

我們已不在立春的時候鞭打耕牛的塑像以準備來年的春耕,因為耕耘機顯然比耕牛更有效率;我們也不再相信除夕夜會有年獸出來吃人、不再相信會有不開心的燈猴去向玉皇大帝告狀而導致台灣島沉沒,但我們依然把驅趕年獸的紅色春聯以及爆竹保留下來,而壓歲錢和守歲也不在像是解除厄運的行為,更像對小孩一整年安分守己的嘉獎,同時也是大人們很想省又不能省的一筆花銷。

所以,不過年是不是也沒差?

沒什麼差!都什麼時代了,華人社會以至於儒家文化的信仰,還有哪一套經得起科學的檢驗?既然對大多數人來說農曆新年已經不具有農業的屬性,那繼續堅持春節的習俗也只剩對於風水運勢的幻想了:過個好年除了休息耍廢吃吃吃外,不就希望圖個吉利以求來年萬事如意發大財?

但有句話說的好:性格決定成敗。人類的命運除了意外與死亡是依然是科學未解之謎,其它諸如生意不好、薪水太差、考試失利、情場失意等等,或多或少都能從自身的性格找到癥結。極端的好運與厄運都是少數,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是禍福相伴的,關鍵在於自己的選擇,什麼開運求財消災解厄,都是寧可信其有,何不信其無之事。

圖:峨眉山上的祈福鎖

因此,當春節的農業屬性和信仰需求都不是無可取代的存在後,過年的理由還剩下什麼?出外漂泊的遊子因為「大過年的」不得不跋山涉水人擠人回到老家,一年見不到幾次面的三姑六婆蜂擁而至,開啟走親戚+擺排場模式。

家家戶戶採辦年貨,是為了在一年的勞碌和爆肝後可以有個絕佳的藉口來大吃大喝打牌看電。除了親戚與親戚間有表面恭喜私下較勁的壓力,以及小孩與小孩們在比較誰拿到比較多紅包,最尷尬的大概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年人吧?總要在這水深火熱的七天內,頻頻接受親戚長輩們的無盡的拷問和教誨:

考試怎麼樣?工作怎麼樣?收入怎麼樣?對象怎麼樣?啥時要結婚?幾時生孩子?接下來是孩子功課怎麼樣?孩子工作怎麼樣?孩子收入怎麼樣?孩子啥時要結婚?孩子幾時生孩子?最後是孫子功課怎麼樣……周而復始、無限輪迴,簡直是一場「壓迫者聯盟之無限之戰」。

圖片來源:NowNews

煩耶,長輩到底想幹嘛?

一般來說,華人長輩對晚輩的關心並不是一種設身處地的關心,而是只想聽見令人滿意的標準答案,否則就要接受教誨,若是頂嘴,那就是大逆不道!如果不是華人社會的功利主義已經庸俗到這個地步,每年春節前後也就不會在網上到處瘋傳「如何應對長輩Q&A」的必考題了。同屬儒家文化圈、並且階級制度更為森嚴的韓國,甚至出現了「春節避難所」的住宿服務,以專心唸書為理由,提供即將面臨「就業拷問」的應屆畢業生一個暫時的避風港,實在是非常悲哀。

為什麼我們要活得那麼累?為什麼我們要如此虛偽?筆者堅信一個自由民主的現代社會必定要走向一個更加開明、能夠包容多元人格與多元人生的新時代。什麼是好的傳統文化?什麼樣的習俗應該繼續發揚光大?什麼樣的惡俗其實可以根除並送入博物館供人瞻仰?這不是筆者想說服大家接受的事,而是將問題留給所有人共同思考。

這個年你過的好嗎?你知道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沒有在慶祝新年的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將本站加入書籤或訂閱RSS以及給愛飛的我粉絲團按讚。

最後,身為一個華人,不免俗的還是要說上一句:

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豬您豬事大吉、豬年行大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感謝閱讀。

參考資料: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