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科太太「被罵智障」和「肉圓沒加辣」事件,來看台灣社會偶發的「偽躁鬱症候群」(附懶人包)

圖片來自:理科太太Youtube頻道

理科太太是誰,她又是如何躍上神壇的?

知名 YouTuber「理科太太」,是這一年來在台灣竄紅最快的網紅。從2018年6月12日上傳第一隻影片起,短短七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93萬訂閱,並被台灣多位大咖級的 YouTuber 預估在農曆新年前就有望破百萬訂閱。

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從默默無聞的留美華僑升級為可與蔡康永、黃子佼及蔡依林、許茹芸等演藝圈的天王天后們「同框出鏡」的人物、仿佛麻吉與閨蜜般的「喝咖啡聊是非」,這猶如「麻雀變公主」的劇情,要說理科太太的經歷是一部當代「迪士尼童話」,似乎也不為過。

筆者本身就是理科太太的訂閱者,除了看過她的多部影片,也經常被她和理科先生的「面癱式冷幽默」逗的「笑到地上滾」。綜合各方領袖的意見與筆者本身的觀察,我不專業的總結了以下「理科太太爆紅的五大因素」:

  1. 高冷淡定 犀利直率
  2. 理氏幽默 獨樹一格
  3. 知識女性 翻轉偏見
  4. 留美創業 引人追捧
  5. 人生勝利 粉絲爆棚

光環加持,成功打造菁英形象

以台灣社會的普(膚)世(淺)價值來說,一個人若是被貼上以下標籤:聰明、會念書、英文好、留美、常春藤聯盟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生物醫學工程師、創業菁英、從破產邊緣成功逆襲、一億美元年營收獲利退場、賣掉公司、華麗轉身成當紅 Youtuber 等等。自帶以上成功屬性,要怎能不被認證為「人生勝利組」呢?

怎能不?
怎能不?
怎能不?

重點是,如果這個人是女的,那她的「人生勝利值」就更高了。因為台灣社會另一個潛在的價值觀是

男人不靠臉蛋靠實力而成功不奇怪,但女人不靠身材臉蛋事業線卻成功了,那就奇了怪了。

而理科太太除了是實力女性,更是奇葩中的奇葩,她的出現,徹底顛覆了「男生比較懂理科」的固有觀念,因此,理科太太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偶然中的必然。

每個成功的網紅 背後都有一位關鍵推手

多年前筆者曾看過一本非常有趣的書:麥爾坎·葛拉威 (Malcolm Gladwell)所寫的引爆點 (The Tipping Point),書中分析了世界上有三種人深刻影響了每一場流行的趨勢,分別是「聯繫員、內行、推銷員」,而其中任何一種人都有可能戳中社會大眾的神經,進而引爆流行。漫畫家陳大力,恰好就扮演了其中的角色,他在2018年4月16日的一則漫畫這樣描述理科太太:

強者我朋友,智商170,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專攻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年僅二十幾歲,就在洛杉磯憑一己之力創立了國際品牌。總之呢,就是個所謂的女強人。

這則漫畫,成功打造理科太太的第一印象:菁英 x 女強人。隨後陳大力還繼續製作了兩則更爆笑的影片「究竟是智商壓制?還是太過心軟?完敗給理科太太」以及「致電理科太太」。理科太太隨即也拍了一部「賽局理論生活應用:理科太太完敗大力」作為回敬,兩人隔岸開火,迅速引發一波火爆又逗趣的話題。再次檢視「引爆點」的理論會發現:漫畫家陳大力真是一位優秀的推銷員,不太會出賣自己,但很會出賣朋友……

以上就是理科太太爆紅的前因後果,但筆者不是來談「理科太太成功學」的,談她已經成功的人是怎麼成功,那都是事後諸葛,筆者今天要談的,是理科太太「為何被罵」

理科太太被誰罵,為什麼被罵?

人紅是非多、樹大必招風。理科太太的躥紅除了使她名利雙收,自然也招惹了許多議論,其中對她抨擊最猛烈的,就屬以下這兩篇文章了:

    1. PTTRe: [問卦] 理科太太是台女典範嗎?
    2. 輓歌:五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理科太太是個智障
文章一. PTT鄉民的背後捅刀

網友 shwy4456 在 PTT 原PO Beanoodle 的文章裡 回覆他最近「夢到了一些事情」:

然後這位網友就被理科太太吉了(告了),後續發展請點此鏈接。網友被吉後才知大事不妙,急忙修改文章澄清自己也是道聽途說的,跪求理科太太別吉他。

這件事情究竟會到此告一段落,或是真的進入司法程序,還有待觀察。筆者認為這件事應該不算太大條(雖然對理科太太的家庭來說不算小條),但以台灣民法習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風氣,此案或許會以和解收場。

文章二. 來自部落格「輓歌」的重炮轟擊

更猛烈的在後頭,都有網友被吉了,還有人不怕死的發文挑戰,那就是第二篇文章,部落格「輓歌」作者「張姓網友」的:五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理科太太是個智障



仔細彙整「輓歌」所使用的攻擊性詞彙有:

智障、無知、去死、好笑、騙無知大眾、真是偉大的成就、愚弄人群的詐騙行為、醫學人的恥辱、蠢到爆、自以為正確、滿口謬論、讓人想毆打他()、吃香蕉治憂鬱症勒?你他媽怎麼不吃屎看看能不能治腦殘、亂套一通、一臉秋樣、會把有機肥當成大便的生物醫學專家,我會認為你腦子裡裝的東西比較像大便、我無法排除理科太太不是智障的可能性、回顧一下這張如同打了肉毒桿菌的臉、抱歉,一看到智障我就覺得我過得不太好……等等。

「張姓網友」在文中共使用了:智障(10次)、無知(5次)、去死(1次)、以及其它並沒有重複但同樣不友善的詞彙,最後文章所使用的 Tag 是「婊人」。並且張姓網友應該也知道 shwy4456 被吉的事,在發文隔日又炮火猛烈的以「為何覺得精神疾患一定可以減刑的人是法盲 」做出反擊,在是否涉及司法問題上聲稱「我無法減刑」。同時也將為理科太太護航的網友們戲稱為「吉娃娃」。

理科太太被這樣攻擊,至於嗎?

不過是一位走「知識型 」路線製作「生活科普節目」的半專業半娛樂 YouTuber,至於用「智障」這個字眼去形容她嗎?即便理科太太「智商170」是造假、她的成就都因為是「富二代」好了,那也絕不至於到「智障」的程度。如果只是因為心裡不痛快,需要找一個目標洩憤,那去咬已被全民公審宣判的「鈕承澤性侵案」或「貴婦奈奈捲款案」,是不是更能引起網友的共鳴呢?

而理科太太在得知此事後,並沒有馬上表示吉或不吉,而是用 IG 限時動態做了31字的簡短回應:鄉民「理科太太智障論」掀議 本尊31字淡定回應

各位親愛的粉絲,我的智力應該是正常,但手機快沒電了。不要再傳給我了啦 

林林總總,讓筆者不禁花了好幾天思考,究竟撰寫此文的張姓網友,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情去寫出那樣的文章?筆者是「文科先生」,對醫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等知識所知有限,因此我無意評論理科太太及張姓網友「科學水平的高低」,我想以最近發生的另一件社會新聞來共同解讀這位張姓網友的言論。

人神共憤的家暴事件  只因「肉圓沒加辣」

鏡週刊在台北時間1月14日發佈一則消息:新北市蘆洲區42歲林姓男子因「肉圓沒加辣」而對妻兒動粗,引起公憤。在林妻所 PO 的影片中可見到,喝了酒的林男兇惡的質問幫他買肉圓的兒子「為什麼肉圓沒加辣?」,男童的解釋和妻子的緩頰林男都充耳不聞,反而揪住男童衣領大聲質問:「你為什麼說謊?」林妻:「他沒有說謊。」林男立馬一個耳光朝兒子扇下去,在男童不斷道歉的哭喊聲中又勒住妻子的脖子拖行……。

不過是「肉圓沒加辣」而已,頂多再去加一次嘛!至於嗎?至於對妻兒拳腳相加嗎?幸好影片全程被打上馬賽克,否則很多電視或電腦、手機應該會被砸爛,真的是人神共憤!

台灣社會真的病了嗎?

台灣是一個高壓的社會,在長久以來的藍綠惡鬥與景氣低迷中:低薪、過勞、爆肝,已是常態。高漲的無價、凍漲的薪水,貧富差距加大、惡劣的職場環境、不公平的性別待遇、瘋狂的政客與瘋狂的媒體,再加上對岸的打壓、族群的矛盾,每一樣複雜的因素,在在都嚴重影響台灣人的身心健康

你是否在生活中遭遇過「像吃錯藥」的陌生人,為了一點小事就怒發如狂呢?你是否在高壓的職場環境中遇過「像顆炸彈」,隨時會暴跳如雷的上司或同事呢?就算你在生活和職場都沒見過,那你是不是也對社會新聞上蠻橫無理的奧客」習以為常了呢?然後就產生了一個不太科學的都市傳說:阿這些人都得了「躁鬱症」膩?

圖片來源:PAKUTASO 

到底什麼是躁鬱症?

Hi~ 大家今天過的好嗎?今天「文科先生」要來跟大家非專業科普一下什麼是躁鬱症?但篇幅有限,文科先生就直接說結論了:

躁鬱症是一種疑似先天性的精神疾病,成因至今在醫學上還沒有定論,特點是患者的情緒會在極度的亢奮和極度的憂鬱間激烈起伏,從而產生種種極端的行為,嚴重會導致輕生。

因為基因遺傳疑似佔了很大因素,所以請大家不要再被中文翻譯「躁鬱症」給誤解了,並不是看起來很「狂躁」或「鬱卒」就是躁鬱症,「憂鬱症」也會有類似的行為。真正可確診為躁鬱症的患者估計只佔全人類1%左右而已,而被誤診為躁鬱症的人恐怕比1%多的多。筆者就曾被多次被名醫誤診為躁鬱症,事實上筆者頂多曾有輕度的憂鬱症而已。但即便如此,筆者也曾因小事而爆發,動手傷害過無辜的人,在警察局蹲過一個下午的懷疑人生,因此:

致張姓網友和肉圓要加辣之父,我也許是世界上最能理解你們的人之一,因為我也是這麼過來的。別鬧了!快去看病吧!誠心推薦台北馬偕醫院與張老師輔導專線:02-85096180

相關閱讀:

躁鬱症患者,現實中的超級賽亞人
介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
創作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請好好面對自己心裡的病

總而言之,筆者想表達的是:社會上有很多「心裡有病」的人,但卻不願承認、也不願面對,患病原因成百上千種、症狀表現也有千千萬萬種,由於醫學對大腦的理解依然有限,即便是專業的精神科醫師,通常也無法百分百確診患病的原因。大部分醫生所能做的,也就是不停的試藥,有效繼續開、沒效換一種。而不知道自己有病、或不接受治療的病人在不斷壓抑內心的壓力、憤怒與痛苦的後果,就是隨時有可能在某個「引爆點」炸掉,將自身的痛苦發洩在倒霉的家人或者陌生人身上,而這些患者多半不是躁鬱症,但卻經常被大眾誤指為躁鬱症,就姑且不專業的稱之為「偽躁鬱症候群」吧。

所以,真相是什麼?

雖然也有評論在懷疑這起「理科太太被攻擊事件」其實是理科太太自我炒作的一齣戲,但很顯然不是,因為「張姓網友」早在去年12月就因「網路揚言向全台開戰危害公安而被函送法辦」。事後,張姓網友也在部落文「給所有看這個版面的人 」中自曝罹患精神疾病:

我本人因精神疾患發病,於 12 月上旬被台北市松山健康服務中心送至精神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目前確認為精神病(Psychosis,很難翻譯,意思是脫離現實的、分裂的),經我查詢相關物件紀錄,已確認的發病期間可追溯至 2017/07~11 月之間,更早之前的症狀還在確認,已知(由病歷得知)我發病症狀包含嚴重的誇大妄想、現實感差、衝動高、自我控制能力不佳、缺乏病識感等問題,住院期間內以抗精神病劑療養後逐步恢復現實感後出院。

而關於「肉圓父家暴事件」,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委員會委員、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在這則新聞中指出:

此案件為典型的肢體家庭暴力,該男疑為長期酒精濫用、依賴,導致大腦前額葉功能下降,喝酒後常會失去理性、暴躁易怒且對人控制欲強,只要有不順心的事就容易出現暴力行為。此案例其實該男在意的並非肉圓沒加辣,而是認為兒子不聽他的話,因此採用暴力威嚇,連帶想勸阻的妻子也同遭毒手。

結論是?

寫到這裡,事情應該很明朗了:

  1. 心裡有病≠不能相信,但罵人智障在先,輸了風度,吵贏了又如何
  2. 也許樹大必招風,但理科太太所招的不只是風,而是隨風起舞的瘋狗浪。
  3. 肉圓家暴事件的受害者肯定更加無助,因為那不只是瘋狗浪,而是隨時面臨被瘋狗咬死的威脅。

儘管用弱勢的家庭暴力受害者,與擁有眾多粉絲護航的理科太太做比較,多少有些不倫不類,但筆者想強調的是:無論受害者是強勢還是弱勢,他們都成了加害者洩憤的對象,只是言語暴力或肢體暴力的區別而已

我們在同情他們遭遇、在動用「全民公審」和「私刑」之前,是否也可以先冷靜的思考導致社會事件頻傳的前因後果,而不總是簡單的用「人紅是非多」或「鬼畜父」「這個社會病了」「躁鬱症」等字眼一筆帶過?然後繼續坐視悲劇一次再一次的發生?

雖然,人性就是習慣簡化看待事物的方式。


附錄:理科太太「從爆紅到被黑」事件懶人包

  • 理科太太,本名陳映彤(Evelyn Chen),1987年04月23日生於台北
  • 畢業於薇閣中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
  • 2015~2016 在舊金山創業并經營 Nerd Skincare 公司,主營保養品業務,後瀕臨破產
  • 2016年11月07日,孤注一擲以廣告 Your Relationship With Acne 創下80萬點擊率,後將公司出售
  • 2018年04月16日,漫畫家陳大力的一則漫畫,啟動了理科太太智商170的神話
  • 2018年06月12日,以理科太太為名,在 YouTube 頻道上傳第一隻影片
  • 2018年09月5日,陳大力發佈:究竟是智商壓制?還是太過心軟?完敗給理科太太
  • 2018年9月12日,理科太太發佈:賽局理論生活應用:理科太太完敗大力
  • 2018年9月15日,三立新聞台「消失的國界」發佈 48分鐘理科太太專題報導
  • 2018年9月17日,理科太太 YouTube 頻道 破十萬訂閱
  • 2018年10月18日,陳大力發佈:致電理科太太
  • 2018年10月20日,理科太太 YouTube 頻道 破二十萬訂閱
  • 2018年11月16日,理科太太 YouTube 頻道 破三十萬訂閱
  • 2018年12月20日,網友 shwy4456 在 PTT 回覆 Re: [問卦理科太太是台女典範嗎?
  • 2018年12月25日,理科太太與蔡依林「同框出鏡」,點擊率破200萬
  • 2019年01月16日,理科太太與蔡康永「情商對談」,點擊率破160萬
  • 2019年01月19日,張姓網友在部落格發文猛烈抨擊 五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理科太太是個智障
  • 2019年01月28日,理科太太 YouTube 頻道已達到93萬訂閱,并有望在農曆新年後破百萬。

理科太太的故事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 comments

  1. 麥扣你好,我很喜歡你的論點,提醒了視角的轉換與內在的省思。
    前述的「台灣是高壓的社會」的各種來源讓台灣人民普遍在精神上受到壓迫,但關鍵是「不自知」。內心的貧瘠是無發支撐高壓的生活,而堅強的精神源自於自身的思考淬鍊。
    事情的表層狀態顯而易見,但若真的往內裏看,會發現事情的是非對錯有時是很難涇渭分明的,當判斷源自於粗淺的思考時,有多少的事實是被忽視的?因果關係的探討有時候不是為了論對錯,而是昇華情緒為彼此的角度多點琢磨,也許終難周全,但多琢磨總是能拓展新的思維,才能真的與時俱進吧。
    謝謝你的文章:)

    1. 依戀障礙者你好,你的回覆很有深度及哲理,值得反復琢磨與體會,我也很喜歡!

      確實,人性是複雜且多元且善惡一體的,但「將事物非黑即白的簡化,以幫助大腦理解」也是普遍的人性。這就是為什麼輿論很容易被媒體給帶風向,也是為什麼聳動的農場文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因為人們每天為生計奔波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靜下來思考呢?也很難「自知」要靜下來思考。

      誠摯的邀請你加入我的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fad.me/ 喜歡的話請幫我按個讃,我會繼續寫一些有趣也有料的文章,希望能對整個華人社會的進步創造一點微不足道的價值,謝謝!

發表迴響